农作物病虫情报

一代二化螟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
一、发生量预测。据查,2016年冬后二化螟残留虫量910条/亩,2015年冬后二化螟残留虫量937条/亩,2014年冬后二化螟残留虫量958条/亩,常年2004条/亩。2016年灯下4月20日初见螟蛾,到5月11日已诱蛾345只,预测我县一代二化螟中等,局部中偏重发生。
二、发生期预测:今年越冬代螟虫发育进度比上年接近,发生期长,峰次多,据调查,今年越冬代蛾前峰在5月3日,二峰在5月10日,预计蛾后峰在5月中下旬。
三、防治意见:坚持“狠治一代压基数”的策略,望各农户切实抓好一代二化螟的防治,生育期早的田块早防治。
1、防治适期:早播杂交水稻制种秧田本田防治适期在5月16日至18日左右,迟播杂交水稻制种及单季稻秧田防治适期在5月23至25日。因各地发生期存在一定差异,各乡镇街道农业推广中心应根据当地螟虫发生特点,掌握在二化螟卵孵高峰到1龄幼虫高峰期用药。
2、防治指标:丛变色叶鞘率达 3~5%或株变色叶鞘率达到 0.5~1.5%以上田块。
3、防治药剂:每亩可选用2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,或10%阿维·氟酰胺悬浮剂30毫升或兼治稻飞虱可选用40%氯虫·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-10克,加水40升喷雾,治后7-10天进行第二次查治。防治时田中应有水,并保持5天。另外做好治虱防病,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防稻飞虱药剂,水稻移栽前3-5天选用氯虫?噻虫嗪或吡虫啉或吡蚜酮等带药下田,对稻瘟病感病品种选用三环唑带药下田。注意药剂轮换使用,延缓产生抗药性,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。
|